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3D新闻

先临三维闯关科创板成功率有多高?

来源:时代周报2019-06-05 我要评论(0 )   

时代周报记者 黄嘉祥 发自深圳继新三板多家龙头企业陆续转投科创板之后,先临三维(830978)也加入了闯关阵营。作为国内外3D打印


时代周报记者 黄嘉祥 发自深圳

继新三板多家龙头企业陆续转投科创板之后,先临三维(830978)也加入了闯关阵营。

作为国内外3D打印龙头企业,先临三维在国内同行中销售排名第一、全球第九,也是新三板创新层的一家明星企业。在宣布冲刺科创板之后,公司股价一路高涨,截至停牌已翻了一番。

先临三维快速成长的背后离不开并购。自2014年挂牌新三板之后,其接连将包括主要竞争对手天远三维(872587)在内的多家公司收入麾下,但溢价收购也埋下了商誉减值的隐患。

尽管稳坐行业龙头位置多年,但先临三唯的盈利能力堪忧,公司近两年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包括上述并购企业在内,其旗下各地的控股子公司也大多处于亏损状态,公司面临着持续亏损和技术产业化风险;另外,公司金属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设备的部分核心器件对国外品牌也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针对相关技术产业化及持续盈利等相关问题,时代周报记者联系先临三维,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申报前后股价翻番

如果成功登陆科创板,先临三维将成为李诚治下的永盛集团旗下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2004年,靠传统的化纤及纺织业起家的李诚成立了先临三维,进军3D打印行业。这位温州商人有着极强的资本运作能力,2013年带着一手创立的永盛新材料(03608.HK)登陆港股,2014年又带领先临三维挂牌新三板,成为国内3D打印行业第一股。

从股权结构来看,李诚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33.97%的股份,为公司实控人,也是先临三维的董事长。

先临三维的业务几乎覆盖3D打印全产业链,从前端的数据获取(三维扫描)、三维的软件设计,再到3D打印输出、一体化解决方案,其产品应用于工业制造、生物医疗、教育消费等领域。

对于先临三维而言,2016年是一个双重转折点。这一年,先临三维的营业收入突破3.1亿元,一跃成为行业第一。此后,先临三维每年都入选新三板创新层,不过随着市场持续不振,公司的股价从2016年以来一路走低,几次再融资最终都宣告失败,直到科创板的消息出来之后,才扭转了上述局面。

今年2月27日,先临三维发布公告,决定进行首发上市,已提交IPO辅导备案登记材料,辅导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随后,公司在回应媒体时称,计划赴科创板上市。

由于身披科创板概念,先临三维的股价一路高涨,成为今年新三板上交易最活跃的股票之一。今年以来,其股价累计上涨103%,截至3月21日停牌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收于8.65元/股,总市值达27亿元;另外,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公司新增股东441名。

“新三板公司公布申报科创板后股价出现上涨,反映出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差,科创板高的关注度和二级市场较高的估值会形成较高的估值预期。同时首批企业受市场追捧会得到资金关注,存在较大的套利空间。”东北证券股转业务部董事总经理张可亮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估值修复还是概念炒作,需要看具体公司,对于符合科创板上市标准的公司就是估值修复,需要投资人理解好科创板定位和公司发展情况。

尽管在国内稳居行业第一,但先临三维部分核心器件却仍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

“公司金属增材制造设备的部分核心器件对国外品牌存在一定的依赖性。金属增材制造装备核心器件,如高光束质量激光器、大功率激光扫描振镜等精密光学器件依赖进口,如果上述核心器件受出口国贸易禁用、管制等因素影响,导致公司无法按需及时采购,且无法及时采取替代方案,可能影响公司的金属3D打印机生产经营等。”先临三维在风险因素中如是表示。

对此,长期研究新三板的资深投融资专家许小恒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受技术壁垒影响,国内企业在这些具有高技术壁垒的核心部件难有突破,目前仍是外资企业在主导供应,这会导致企业在产业链上存在短板,企业综合实力欠缺,上下游支撑不足,品牌溢价能力差。接下来可能会遭到监管机构的问询。


持续盈利能力待考

除了核心器件依赖国外品牌,先临三维还面临着持续亏损等一系列风险。

招股书显示,2016―2018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471.22万元、1895.01万元及941.07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981.52万元、-135.79万元及-2145.38万元。

“主要系公司研发费用金额较大、部分子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产生股份支付金额较大、部分子公司计提商誉减值与无形资产减值以及非经常性损益中政府补助金额较大等原因所致。” 先临三维如此解释。

不难看出,在先临三维持续亏损的背后,各种因素一环紧扣一环。从研发投入来看,2016―2018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7919.45万元、9748.93万元和14050.9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5.29%、26.87%和35.08%。

由于持续亏损,先临三维选择的具体上市标准为第二款,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从控股子公司的业绩表现来看,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先临三维这些年收购的公司及其在全国各地设立的子公司绝大部分都处于亏损状态。从核算主体来看,主要原因是此前收购的捷诺飞与子公司先临云打印持续亏损。

捷诺飞亏损较大的主要原因系股份支付与无形资产减值所致。5月18日,先临三维公告称,公司拟不再控股捷诺飞并择机转让部分股份。而先临云打印在期内分别亏损了353.71万元、4342.78万元和3567.03万元,处于持续亏损状态。

持续亏损与先临三维相关技术的研发产业化的进展有关,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包括先临云打印在内,先临三维旗下多家子公司尚处于研发投入期。

“在非金属 3D 打印等领域,用于直接制造的 3D 打印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产业化应用尚待普及。公司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资金。如果公司未来开发的产品不能契合市场需求,或者产品销售收入未能覆盖研发、生产成本及相关费用,则将会导致公司投入研发的大额资金无法带来经济效益,相关技术存在未能实现产业化的风险。”先临三维在风险因素中表示。

许小恒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公司从事的新产品项目若研发成功并实现产业化,将成为公司未来利润的增长点,反之则将增加公司的费用支出,并对盈利水平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持续亏损叠加产业化风险,曾大举并购的先临三维还存在商誉减值的隐患。截至2018年末,公司商誉账面价值为6876.01万元,占非流动资产的16.36%。

“如果未来公司销售规模增长或经营效益不及预期,则存在公司一定期间内无法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盈利的风险。”先临三维在特别风险提示中表示。

张可亮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对于科创板的注册制,考察公司的某一个财务指标还是从审核的视角,未来注册制的核心是公司的好坏由市场决定,审核机构不对公司的好坏做辨别。许小恒则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面临持续盈利能力下行,在接下来的问询环节,先临三维应该也会遭到监管机构的重点关注。

事实上,先临三维2010年冲刺创业板被否也与其持续盈利能力有关。彼时,发审委认为,公司该阶段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成长性和持续盈利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先临三维3D打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