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 订阅
阅读 | 订阅
轨道交通新闻

调研显示,2025年中国制造业35%就业岗位将由机器完成

星之球科技 来源:界面新闻2020-01-15 我要评论(0 )   

某电梯制造商的一线员工数量在近年大减。以前,车间员工与办公室员工的数量比是6:4,现在则成了4:6。这一趋势还在延续。这家企


某电梯制造商的一线员工数量在近年大减。以前,车间员工与办公室员工的数量比是6:4,现在则成了4:6。这一趋势还在延续。这家企业计划用机器和人工智能取代所有的基础性工作,累及包括维保员工、工厂图纸设计、专职报表业务人员、合同评审团队、地方HR在内的岗位。尽管这家企业声称需要新增不少数字化和新技术相关的岗位。但根据人力资源主管的预计,企业岗位未来5年的增减比例约为1:5。


这是亚太劳动力效能研究院在《劳动力管理调研报告》中走访的一起案例。生产车间中,处处可见的机械臂和自动化产线,正是目前以席卷之势占领就业高地的机器人的缩影。从电商仓库到汽车工厂,这一情形在制造业中几乎无处不在。《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中国已连续六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将人类与机器视作一场零和博弈未免有夸大之嫌,但人们的顾虑难以打消:大批机器加入劳动力大军会激发数字化人才的需求,但正如案例中的情况,企业对劳动力总体量的需求或许仍呈下降趋势。


报告支持了这一观点,研究员在100多份线上定量问卷和20多场线下深度调研后预测称,2025年中国制造业所需就业岗位将达到约1.5亿个,较2019年增长约23%;但这其中35%的就业岗位将由机器完成,人力劳动力较2019年反而减少了20%。


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也在逐步显现。报告指出,随着智能制造的趋势推进,劳动密集型、智能分析性的劳动力会大幅度减少,但是技术密集型劳动力则会大幅增加。沟通管理型劳动力也会小幅增加。


自动化的威胁在装配生产线蔓延,这听上去令人气馁。著有《变迁:未来的工作已出现》一书的作者琳达·格拉顿就对未来的就业前景很难感到乐观。她表示,人类的自然本能是把头埋到沙子里,希望这不会发生。“我们发现长期规划很难,而做出那些长期来看对我们更有利、但短期来看很艰难的选择就更难了。”


但她仍然建议称,职场人需要注意新的重要技能可能会是什么,并不断学习获得这些技能。那种三段式(教育、工作、退休)的职业生涯业已过时。她指出,“富有远见并准备好尝试是明智之举”,并建议将健康、人脉和教育列为优先。


当人工智能开始从实验室走向更为广泛的应用时,取代部分的人类工作、提高生产效能就已是题中之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人工智能和数字化将可能会带来更多人类目前还不理解的就业现象,并从制造业向其他行业蔓延。这是现代职场人需要面临的挑战。《赫芬顿邮报》联合创始人兼总编阿里安娜·赫芬顿在探讨这一问题时给出的意见是,“具有无限的适应能力和无限的灵活性。”在这个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为未来做好准备的唯一方法是“把变化视为唯一的不变”。

转载请注明出处。

制造业机械臂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