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株洲国创中心激光增材制造实验室,客户定制的地铁车辆受流器已经完成激光增材制造。激光增材制造,也就是俗称的3D打印技术,国内外航空航天、汽车、船舶、核电等制造企业实现了部分应用,但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前沿探索阶段。
国创中心激光先进制造研究所技术专家博士 马明明:整个国内,甚至全球,激光在轨道交通行业运用都是比较少的,尤其是增材制造,在株洲来讲我们算是比较早,在全国来讲我们已经算是处于领先地位。
一直以来,轨道交通装备企业零部件大多采取锻造方式制作,相比而言,激光增材制造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中运用具有一体化成型、减少零件数量、小批量等优势。
国创中心激光先进制造研究所技术专家博士 马明明:会出现一些比如说焊缝的开裂,还有产品试制周期的一个问题,模具开模成本高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引入3D打印,引入增材制造,我们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些难题。
除了激光增材,国创激光增材制造实验室还针对激光焊接、激光清洗、激光强化等领域展开技术攻关,部分项目已在中车株机、联诚集团、九方装备等企业落地。
激光增材制造实验室所属的国创中心,由株机、株所、电机等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龙头企业,以及清华研究院、株洲国投集团等企业和科研院校共12家单位组建,致力于打造轨道交通行业的创新平台。不同于单一企业单打独斗搞科研,国创中心集合多家股东单位的资金、技术,创新机制,针对行业内制造领域的关键性共性难题,展开技术攻关、新产品试制。
国创中心战略发展中心总监 陈皓:行业面对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每个企业都要面对,每个企业独立去攻关解决,既浪费成本而且效率还不一定高,我们通过整合所有股东力量解决这些问题既实现个人发展又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成果也可以运用到每个企业之中,是一种共赢的过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