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会新闻
成都造”打造中国IT第四极“圈层互补”加快形成产业新格局
来源: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5-06-23 我要评论(0 )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2014年电子产品制造业和软件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5446亿元,预计2020年将形成万亿级产业。根据近期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2014年电子产品制造业和软件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5446亿元,预计2020年将形成万亿级产业。根据近期发布的《成都工业“1313”发展战略(2014-2017年)实施计划》规划,到2017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将达到万亿,并形成5个过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成都,这一中国IT第四极,正迈向“万亿级”的产业新常态。
在成都13个重大产业项目中,电子信息产业类项目就占据有5个。数据显示:2014年成都推进电子工业类43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计划总投资903亿元,2014年计划投资77.9亿元,全年实际完成投资57.2亿元。随着知名计算机生产企业在成都的生产线相继量产、达产,将带动成都市计算机制造能力由千万台级向亿台级挺进。
目前,成都已成为吸引国际IT企业的磁石。成都,也成为继北京、上海和广州之后的中国IT产业第四极,全球三分之二的IPAD在这里生产,全球每两台电脑所用CPU(中央处理器)中就有一台“成都造”。
电子制造企业把成都作为在中国中西部发展的首选城市,与成都的良好投资环境优势密不可分。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经济腹地,拥有便利的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等基础设施,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和高质量的政务服务,拥有巨大的投资发展潜力和商机。
从地缘优势来看,成都处于‘一带一路’交汇点,产品通过“蓉欧快铁”从成都到达欧洲只需要13天,时间大大缩短。立足成都,向俄罗斯、中亚、东南亚、欧洲开拓市场都具有极大的便利。近日,由重庆始发直达欧洲的“渝新欧”班列再次提速,运行时间比去年同期缩短了2天。“渝新欧”班列速度的提升与之前运价的降低,将使得我国西南地区直达欧洲的物流通道更加便捷,有利于发挥“渝新欧”班列在中欧贸易中的作用,推动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目前,已有40多家世界500强电子企业、20多家国内电子百强企业在川落户,仅成都就已拥有两条8英寸生产线、6座封测厂、100多家IC设计企业。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加速崛起,已经成为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成都目前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400户,从业人员近40万人,并已经形成了涵盖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以及配套应用的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一核引领、一区拓展、特色聚集—在成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格局里,圈层互补、多地协同是主要特征。成都高新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网络通信、航空电子、计算机制造、信息安全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成都天府新区集中打造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网络通信、计算机制造、航空电子、物联网产品制造和信息安全等产业功能园区;在双流、温江、龙泉驿、郫县重点发展11个特色聚集区……“具体来说,就是充分发挥好成都高新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的核心聚集作用,引领产业高端化发展;依托天府新区国家级新区建设机遇,支撑产业拓展与提升发展;在三个圈层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园区,实现产业配套发展、错位发展。”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人介绍。
日前,四川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基本健全,对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推动我省产业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信息技术服务方面,重点发展涉及网络新应用的信息技术服务,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发展。依托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等信息基础设施,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信息安全等信息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重点建设工业云、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境监测、供应链跟踪、产品全生命周期监测等示范应用工程。对从事信息技术服务的企业落实“先照后证、宽进严管”。
借助四川产业振兴与政府扶持,成都已成长为西部崛起的城市典范,并成功跻身全球电子产业核心圈。由励展博览集团与SMT China联手主办的NEPCON中国西部地区电子制造高峰论坛与SMT China一步步新技术研讨会,将于6月17至18日在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拉开帷幕,峰会将为业内电子制造生产商、经销商、采购商提供各方交流互动、扩大内需市场的优质平台,将成为促进西部地区电子制造业的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官方网站:www.nepconroadshow.com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激光制造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获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
用,并注明"来源:激光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及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③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本网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具体链接(URL)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移除相关涉嫌侵权的内容。
网友点评
0 条相关评论
热门资讯
精彩导读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服务与精彩内容